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73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

關燈
眉山蘇家,據說是唐朝時眉州刺史蘇味道之後,但當時只有士族才有族譜……程家為什麽稱‘江卿’,就是因為人家有家譜……蘇家沒有族譜,所以沒有實據。就這麽一直稀裏糊塗到了蘇洵這一輩,他的哥哥蘇渙中進士了,整個蘇氏都與有榮焉,後來老爺子蘇序去世,下葬立碑時,便有人提議,咱們也整本族譜吧。

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,就落在公認全族學問第二的蘇洵身上,他經過多年不懈考證,終於把蘇家從蘇味道到蘇序的九代源流整明白,讓眉山三百多戶姓蘇的,一下找到了祖宗……

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本族譜,卻可以使具有血緣關系的同族人,凝聚而成為宗族。果不其然,自從看到這本族譜,蘇氏族人便生出血脈相連的感覺。他們一致決定,將其刻在碑上,立在祖墳旁,以供子孫瞻仰拜祭。

為了保護族譜不受風霜侵襲,蘇氏族人還湊錢,建了一座族譜亭。至於刻碑的差事,便又交給尤擅此道的蘇洵。今天,乃是族譜立碑的日子,全族男丁近千人,都聚集到祖墳,以慶祝這一盛事。

陳恪和宋端平,也作為嘉賓,被蘇洵請來觀禮,兩人自然提不起興趣,只是出於禮貌,才肅然站在亭邊,看滿眼的蘇家人,在那裏被司儀指揮著幹這幹那。

宋端平兩眼發直,聲如蚊鳴道:“你說蘇老伯叫我們來幹啥?”

陳恪搖搖頭,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。

“我感覺,他所圖非淺。”宋端平小聲道:“來路上,你看他整個人,那就是要拼命的架勢。”

“嗯。”陳恪點點頭,他也覺著,蘇洵肯定要放大招了。

兩人正說著話,見蘇洵站在了碑亭前,便都住了嘴。

只見蘇老泉今天穿一身藍黑色的祭服,目光深沈的掃過眾人,聲音震耳道:“我蘇氏自遠祖遷至眉山已累十世,僅眉山一地,蘇姓者便不下千人,然關系親近的不超過百人,每逢年節亦不能一起歡樂相聚。關系稍遠的,更至於不相互走動,這樣就沒有辦法向鄉裏表明我們是一族人,我等也就時常被豪族欺負。因此不肖受族老所托,作此《蘇氏族譜》,在高祖墳塋的西南立亭,並且刻石紀念。”

“我之所以不辭辛苦的整理族譜,是為了告訴全族人,血濃於水,我們都是一家人!一家人不說兩家話,我希望凡是在現場的人,從今以後,家裏老人去世了,大家都去出喪;家裏有人結婚了,大家都去參加婚禮;若祖宗有鰥寡孤獨,那麽族中富人就要收養扶住。如果哪個族人遇到欺辱,大家都要鼎力支持!如果有人不這樣做,族人一起來唾棄他!”

蘇洵的這段開場白講得確實夠深情重義,聽得族人眼淚嘩嘩的、連陳恪也以為,自己是來觀看,宗族社會是怎樣形成的……在這之前,人們並沒有宗族觀念,都是以小家庭為單位生活,但看蘇洵這架勢,似乎正是後世大宗族時代的濫觴。

但當他聽到‘如果哪個族人遇到欺辱、大家都要鼎力支持’時,表情不禁有些怪異,這蘇老泉,不會吧……

果然,鋪墊完成,蘇洵的真實目的暴露出來。他話鋒即轉:“為什麽要強調這個,因為鄉裏的風俗已經敗壞了。猶記我小時候,鄉人們尤知道棄惡揚善,見到有行不義者,大家都會一起唾棄他,讓他無法立足。可現在呢?卻將那些不義之舉視為尋常,與那些不義之徒相安無事。這一切,都是從鄉中某人開始的!”

眾族人頓時面面相覷,蘇老泉這是要罵誰啊?

只聽蘇洵的聲調陡然升高,厲聲:“這人家,是鄉裏號稱‘江卿’的望族。也正因為此,他對鄉裏的風氣敗壞極大,遠超等閑!”

“自此人逐其兄之遺孤子不恤,而鄉裏骨肉之恩薄!”

“自此人奪其先人之貲田而欺其諸孤子,而鄉裏孝悌之行缺!”

“自此人之為其諸孤子之所告訴,而鄉裏禮義之節廢!”

“自此人以子之妾加其妻也,而鄉裏嫡庶之別混!”

“自此人篤於聲色而父子雜處不嚴也,而閨門之政亂!”

“自此人之瀆財無厭,惟富者之為賢也,而廉恥之路塞!”

陳恪、宋端平、蘇軾兄弟、以及在場所有的蘇氏族人,下巴全都驚到地上。傻子都能聽出,他是罵得誰,還罵得如此狗血噴頭!

還沒完,又聽蘇洵接著批判道:“此六種惡行,便是我年少時,大家極力唾棄的不義之舉。現在卻有一些無知的人說:他是何等人啊,尚且這麽做,我們自然亦無不可。殊不知他的車馬顯赫、婢妾靚麗,足以蕩惑裏巷之小人!其官爵貨力足以搖動府縣!其矯詐修飾言語足以欺罔君子,實乃州裏之大盜也!”

頓一下,蘇洵最後放緩了語氣道:“我不敢把這告訴鄉裏人,只能寫入《族譜亭記》,私下告誡我的族人莫受他的影響,二來讓他自己聽說了面熱內慚,汗出而食不下也!”

這得多大仇啊,不僅罵個狗血噴頭,還得刻在碑上。蘇老泉發起狠來這股子刻毒勁兒,真叫人不寒而栗。

‘不過,我喜歡……’陳恪卻暗暗讚道,就像孔夫子教導我們的——以德報怨,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!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回去青神的船上,蘇洵一掃陰霾,抱著一壇酒,邊飲邊笑,仿佛做了件極快意之事一般。

陳恪四個坐在船尾,小聲說話。

“你老子這手太狠了,竟然在族譜碑上如此詈罵程浚,把程家直接逼到墻角了。”宋端平挑起大拇指道:“果然姜還是老的辣!”

“何止老辣,簡直是毒辣!”陳恪也服氣道:“蘇老伯這一手,比我的主意高過了,可謂一招定乾坤!”

“……”蘇家兄弟卻有些尷尬,畢竟是家醜,現在卻被老爹外揚了,他倆自然無法像陳宋二人那樣輕松,更不好評價。但兄弟倆都是極聰慧之人,自然知道,讓老爹這樣一鬧,局面徹底逆轉了。

蘇洵的作法看似魯莽,卻是兵法中的‘先下手為強’。知道沖突不可避免,我便搶在你下手之前,先抓住你的問題大做文章,務求痛快淋漓大白天下,讓兩家的矛盾舉世皆知。

更何況,程浚還是省級幹部,這樣兩家接下來再有什麽官司沖突,必然是眾所矚目。

只要眾所矚目了,事情就好辦了。因為若是府縣官偏袒的話,勢必會被人說成是‘官官相護’。這在別的朝代,不算什麽大事兒。但在宋代例外,且不說有磨勘司、禦史臺如何,單說本朝疊床架屋的官職設定,就要了老命。

宋代極品的任官制度暫不贅述,只要知道,‘知州’也好,‘知縣’也罷,都不是正式的官職名,而是一種‘差遣’,全名分別叫‘知州事’、‘知縣事’。而其本官,可能是京城某個衙門裏的主事、員外郎之類,只是從來沒去上過班罷了。

不是大人們故意曠工,而是那裏本來就沒他們的位子。真正坐在他們位子上的,本官卻是別的衙門,也都是被‘差遣’過來的。

別說外人看的暈頭轉向,就連官員本人,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個衙門。

不知道就對了,此乃太祖皇帝玄妙的帝王之術,你不用知道自己屬於哪裏,只要知道自己的‘差遣’,把自己當成大宋王朝一塊磚,哪裏需要哪裏搬就行了。

至於那些沒有‘差遣’的官員,就不幸成為傳說中‘冗官’之一。多而無用謂之‘冗’,而大宋朝多而無用的官員,幾乎占了官員隊伍的一半之數。便造成狼多肉少的局面,尤其是那些搶手的官職,都是好幾人皆覬覦一旁,就等著現任犯錯,好接過他的‘差遣’了。

沒有固定任期的差事,還有那麽多等著接班的,讓官員們不得不小心謹慎,‘四平八穩、不惹是非’,就成了絕大多數官員的當官經。

所以事情一旦鬧大,官府只能秉公處理,什麽‘慣例’就都是浮雲了……

而蘇洵將炮打程家的大字報,刻在族譜碑上,讓程家人想要匯蹤滅跡、消除影響都不可能……除非他們把蘇氏的族譜碑砸了,但那無異於挖人祖墳,事情就更大了。

所以程家人非但不能毀掉這塊碑,還得派人守著,以免有人栽贓陷害。

但程家又不敢告蘇洵誹謗,因為他所指控的每件事,都是有根有據的。若是倒查開來,丟人的只能是程家。

這就像兩人打架一個道理,任你力氣再大,倘被我捏住了卵子,就一點咒念都沒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